“初九方潜鳞”的出处是哪里
"初九方潜鳞"是一句出自宋代晏殊《题太祖庙》的诗句,原诗表达了作者对炎宋肇建之初的赞美以及对始祖的祭祀之情。此句以“初九”暗指帝王即位之初,而“潜鳞”则比喻隐逸的高人或英才。诗中通过历史典故和卜筮等文化元素,体现了对始祖的敬畏和对英才的期待,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国家起源和个人命运的深厚情感。
这句话的背后,是对历史变迁和王朝更替的深刻思考。在当代,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依然在经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。例如,一些国家正在经历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,这些改革如同潜藏在深水中的鱼,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和潜力。同时,这也让我们想到,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如何在变革中抓住机遇,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在个人发展方面,“初九方潜鳞”也提醒我们,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和价值。正如潜藏在深水中的鱼终有一日会一跃成龙,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中脱颖而出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、积累知识,抓住机遇,展示自己的才华。
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“初九方潜鳞”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未来的期待。它提醒我们要对未来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,抓住时代的脉搏,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创造。
“初九方潜鳞”出自宋代晏殊的《题太祖庙》。
“初九方潜鳞”全诗
《题太祖庙》
宋代 晏殊
炎宋肇英主,初九方潜鳞。
尝因蓍蔡占,来决天地屯。
庚庚大横兆,謦咳如有闻。
作者简介(晏殊)
晏殊【yàn shū】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,位于香楠峰下,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)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